









“十年寒窗苦读,
一朝金榜题名。”
又是一年高考季
木渎古镇景区为
应届高考生送福利啦!
自6月10日起至8月31日
应届中、高考生凭准考证
考生本人可免费游览
木渎文旅集团旗下景区:
穹窿山景区、孙武文化园、
万鸟园、小隆中、
木渎古镇景区、灵岩山风景区
天池山景区(白象湾)
注:需本人至游客中心出示准考证、
实名身份信息换取免费门票,
入园检票出示准考证、门票)
不妨到木渎
重走古代读书科考之路
体验读书郎、
科考举子、
到金榜题名的快乐
家有读书郎
严家花园的初秋园内有一座水榭,名为“闻木樨香”,木樨花即苏州方言中桂花,此处四周遍植桂花。每当仲夏,这里是丹桂飘香,沁人心脾,到了晚上,一轮明月倒影水中,随波荡漾,是赏秋月、闻桂花的最佳去处。
榭中有副对联:“闻香思折桂,攻读仰收萤”,折桂,即蟾宫折桂,高中状元;收萤,即囊萤苦读,是晋代·车胤发奋勤读的典故。唐白居易《和春深》诗之十:“折桂名惭郄,收萤志慕车。”郄同“卻”即指郄诜。车,车胤。南朝宋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:“车胤字武子,学而不倦。家贫不常得油,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,以夜继日焉。”这幅对联寄托了园主期望子孙用功读书,功成名就的美好愿望。
科举进行时
自隋朝起至清末,科举考试历经了1300多年,虽然科举考试被废除,但它创造的考试制度却一直延续至今。高校招生考试始祖便是科举制的考试制度。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,数以千万计的百姓子弟鱼跃龙门,由此改变了个人和家族的命运。
在虹饮山房的科举馆你还能详细了解科举故事,模拟科举考场、精品科举考卷、令人惊叹的作弊小抄……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。
这些珍贵的史料无不展示着古代“高考”的严苛,对今日的高考依旧有着教育与警示作用。这里可以满足你对古代“高考”的好奇~
当然,您也可以在古镇心愿墙上,将心愿写下挂在墙上,为愿望的实现种下希望的小苗,相信假以时日心愿可成真。
金榜题名时
榜眼府第的主人冯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、政论家,因他在道光二十年(1840年)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,也就是仅次于状元的榜眼,所以人们称他的故居为“榜眼府第”,现为吴中区明德教育馆。
冯桂芬(1809—1874),晚清思想家、散文家,一生注重经世致用之学,所著《校邠庐抗议》,最早表达“中体西用”思想,是洋务运动的理论纲领,也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。他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情怀和“唯善是从”的思想,绍承了范仲淹、顾炎武、林则徐等先贤前哲的千古文脉,又自出机杼,创榛辟莽,昭示了明德之风在吴中大地踵武赓续、迭代相传的优秀传统。
由吴中区纪委监委和木渎镇党委、政府精心打造的明德教育馆,融教育培训、文化传承、艺术展览于一体,旨在汲取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,传承明德重礼的精神血脉。
来到这里你可以了解这位榜眼的生平、体验苏式园林之美、感受“江南三雕”的魅力、领略吴中、木渎明贤的事迹、喝桂芬茶、体验清风文创等等。
青春是一张画卷,
高考是点睛之笔;
人生是扬帆之行,
高考是催动之风;
人生是登山之道,
高考是垫脚之石。
愿广大学子
金榜题名,考有所成!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版权所有 苏州木渎旅游发展实业有限公司 苏ICP备11004175号-1
游客中心:0512-66561218 0512-65517387

手机版

新浪微博

微信公众号